乐考教育网
首页> 中级经济师> 经济基础知识> 2024年中级经济师《经济基础知识》高频考点2

2024年中级经济师《经济基础知识》高频考点2

分类:经济基础知识  |  更新时间:2024-5-24  |  来源:互联网

2024年中级经济师《经济基础知识》高频考点2为大家整理好了,平时打牢基础,考试时正常发挥,祝大家都能顺利通关!

金融监管理论

公共利益论

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,并且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。

观点:

(1)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、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。

(2)政府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,而由此带来的公共福利将大于管理的成本。

保护债权论

观点: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,需要金融监管。

债权人:存款人、证券持有人和投保人等。

(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。)

金融风险控制论

这一理论源于“金融不稳定假说”,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,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。

不稳定性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、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。

金融业比其他行业有更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→通过金融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显得异常重要。

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

传统金融监管理论针对的都是国别金融监管,即从一个国家的角度,对本国的金融活动进行管理。

20世纪70年代以来,金融监管更强调安全与效率并重,同时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国际监管协调更加重视。其主要原因有:

(1)伴随着金融全球化,大量金融机构跨境扩张和发展,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,使得监管成本与效率不成正比,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。

(2)金融管理当局既担负着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,同时又要不断鼓励本国机构参与国际金融业务活动,这样就要受到国际上的监管约束。

因此,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行为不再是单边的而是多边基础上的合作。

以上内容由乐考网为大家分享,感谢您的关注与信赖,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的最新资讯不断更新中,敬请期待!



温馨提示: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乐考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
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互联网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网站地图 机器人比赛 编程比赛 青少年编程考级 航天驭星